Client:中華傳播學會
「衝突下的傳播辯證—中華傳播學會2023年會」主視覺系列設計






.jpg)



年會主題:傳播與民主韌性
新聞傳播與資訊流通,對民主社會至關重要!一方面,傳播作為當代社會中表意自由的重要象徵,代表民眾可以透過資訊交流形成正確的政治決定;另一方面,傳播媒體監督公權力運作、民眾知情並且通暢表達意見,有助於深化民主、鞏固民主,強化民主韌性。
當前全球化已面臨高度風險,存在各種複雜的變數與挑戰。「韌性」是一個社會系統能應付、存續與恢復來自複雜的挑戰與危機,「民主韌性」則是防止民主體制與自由人權發生衰退,逐漸走向專制化的反挫,所必須採取的各種因應之道。當前民主、威權體制競合與地緣政治變化快速的背景下,「民主韌性」不僅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,更成為國際關注以及傾力投入的焦點。
自2019年全球共同面對新冠病毒挑戰以來,國家的抗逆力與堅韌性已深植於民主社會的核心價值中。這不僅包括對健康危機的應對、人民生命的保護,更擴及至社會如何防範外部勢力操縱公民意志,保護民主投票行為、維護國家安全及自由民主價值觀等方面。易言之。民主不只是選舉投票,民主也不是理所當然,民主需要社會共識、認同建構,在逆局中不斷反思、自我調整與強化。
放眼全球自由民主國度,包括臺灣,均面臨著類似挑戰。資訊傳播媒體在當前環境下擔當著雙重角色:一方面可能成為增強國家抵抗力的助力,另一方面也可能被作為削弱民主韌性的工具。媒體作為社會的一部分,其功能和影響力如何體現,以及其對民主社會的影響,是能載舟抑或覆舟,種種現象值得傳播學界深入探討。
本年度研討會旨在透過對傳播生態的反思,以及媒體在社會中角色、影響力和國家抵抗力的分析,有助於我們更全面、深刻地理解資訊與傳播對民主自由的重要性,提升各種抵抗威權與改善社會的能動性。
主視覺設計概念
主視覺設計以年會主題「衝突下的傳播辯證」為核心概念,透過插畫構圖呈現當代傳播生態的複雜性與張力。人物頭部的造型結合了對話框與炸彈引信,象徵公共討論與資訊交流中潛藏的爆發性張力與對立風險。同時,人物站立於手機之上進行衝浪,寓意公民在數位巨浪中不斷尋求平衡與方向。
畫面中的海浪由數位代碼「010100110」以及各類新媒體應用的圖像符號構成,並融入4組關鍵詞,以凸顯當前傳播環境對民主社會的多重挑戰:
1、虛擬仇恨犯罪(virtual hate crime),指在網絡或數位環境中針對族群、性別、宗教等的仇恨言行;
2、復仇式色情散布(revenge porn),即未經當事人同意散布其私密影像或影片,通常伴隨報復動機;
3、戰地新聞(war journalism),描述新聞工作者在戰爭或武裝衝突現場進行報導;
4、迴音室效應(echo chamber),指資訊環境中僅重複並強化既有觀點,缺乏異質聲音的現象,常見於社群媒體或封閉群體。
整體設計以「衝浪於巨浪」的隱喻回應當代傳播生態的張力:一方面,資訊交流與媒體監督能促進民主深化、增強社會韌性;另一方面,錯誤資訊與偏頗傳播可能侵蝕公共理性、削弱民主基礎。整體畫面不僅揭示衝突的危險性,更展現出在挑戰中探索平衡的可能性。